预测一、大部分旅游市场会出现复苏,不过旅游市场复苏也是从本地游和局部市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旅游景区免门票活动,将成为拉动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手段。
预测二、复苏的旅游市场也是旺丁不旺财,部分区域出游人数大幅度增长,消费却继续走跌,高质低价的旅游形态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
预测三、旅游企业经营困难,爆雷、破产重组的会出现一批。
预测四、旅游向城市化、街区化、主题化、体验化靠拢;而围绕乡村旅游创新,将会是今年政策引导和各级发展的重点。
预测五、各地文旅资源整合趋势不减,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国企靠拢。旅游集团的内卷加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预测六、压缩开支、多元化创收保经营,以及产品创新、新媒体运营能力将成为旅游景区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将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更将电闪雷鸣。
2022年的旅游业必将呈现出很多人看不懂的局面,最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导致的连锁反应开始越来越明显,不仅仅是国际的政治环境、金融环境、旅游环境发生大的改变,更关键的就是国内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具备确定性;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不确定性和多元化的态势,但是一部分看清局势的景区和旅游企业早已开始布局,必将迎来飞速增长,而大部分旅企,特别是观望和躺平的景区、旅行社等机构,将会错过一个时代的风口!
---孙震【景区实战策划18937189308】
笔者结合行业现状和市场信息,对2022年的国内旅游业做出如下六大预测,供同行参考:
预测一、大部分旅游市场会出现复苏,不过旅游市场复苏也是从本地游和局部市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旅游景区免门票活动,将成为拉动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手段。
疫情之下,考验的是当地的执政能力,考验的是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储备量,虽然整体环境不是十分乐观,但是通过这两年的检验,我国的南方地区无疑具备巨大的竞争优势,所以,2022年,我国的旅游业复苏极大可能是局部的复苏,笔者认为长三角的旅游形势会比较快的率先复苏,并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和潜力。除了局部市场从春节期间就会稳步复苏之外,预计大部分的旅游市场会出现以下走势:三月熬、五月看,七月八月小回暖、十月缓一缓,春节尽开颜,大家会看到黎明曙光!
,
从2022年春节假期各省接待的游客数据看,省内游客占比78.3%,省内外市游客占比26.1%。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31.8公里,较去年春节同期减少1.5%;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8.3公里,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9.2%,呈现出游半径略有收缩,目的地活跃度上升的态势,也就是说大多数游客还是省内游或者市内游。尽管有冬奥带动部分地区的冰雪旅游,但是从总体上看,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还是春节假期旅游的基础市场,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小团定制、研学+非遗成为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孙震认为这种趋势,基本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另外,为了尽快拉动旅游市场复苏,很多地方的政府、文旅主管部门,会有计划地组织辖区内的旅企推出刺激旅游消费的救市活动,而免景区的首道大门票,仍然是主要的手段之一。2020年、2021年的陕西、湖北、河南、山西、西藏、四川等地就采用过此类方法;2022年2月份,河南便率先携手206家景区推出了免门票活动,最长免门票至5月31日。随着春暖花开,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推出各类刺激旅游市场的活动!
预测二、复苏的旅游市场也是旺丁不旺财,部分区域出游人数大幅度增长,消费却继续走跌,高质低价的旅游形态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
旅游的兴衰与经济息息相关,而全球经济的未来,非常不乐观。疫情加剧、主要国家产业空心化、过度金融化、供应链危机、通货膨胀、货币放水带来的恶果等等,相互作用、互相推动,形成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如果加上激烈的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危机、对外转嫁矛盾、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等等,这个恶性循环将会越来越深重,不断螺旋上升,乃至总爆发。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疫情的严峻导致很多企业停工在家,停业后,没有工资,就没有收入,收入来源太单一,一旦自己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收入也必然受到影响,疫情之下,7.8亿人负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居民的总负债金额累计高达200多万亿元,人均负债率高达14.3万元,妥妥的负债大国,几十万家公司倒闭,百万大学生失业,绝大多数公司严重亏损。
无论从疫情、政治、经济和消费大环境来说,无论哪个层面,对旅游业都不是特别有利,没有消费能力,将会是旅游复苏最大的绊脚石,即便是疫情之后放开,依然会出现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局面,而旺丁不旺财,也不是旅游业想要的复苏,因此,我一直不明白那些鼓吹消费反弹,文旅迎来大爆发的结论都是从哪里得来的。皮之不存,毛安附焉?一切脱离了大环境和事实为依托的判断都是不负责和不科学的!
预测三、旅游企业经营困难,爆雷、破产重组的会出现一批;
企查查信息显示,2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税务局发布了23条赤水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水旅发”)欠税公告,公告显示,赤水旅发当前新发生欠税总金额为524.21万元,欠税余额总金额高达3176.99万元,欠税税种包括增值税、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2022年2月16日,陕西旅游集团参股的陕西旅游饭店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饭店集团”)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2022)陕0103破申2号,经办法院为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申请人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
有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国内一共倒闭了46万家企业,2021年截止到9月底50万家公司倒闭。像海航集团、恒大集团、华夏幸福等大企业也无法幸免,或破产,或拆分,或重组,或面临这样那样的危机。2022年,相信还会有更多。
预测四、旅游向城市化、街区化、主题化、体验化靠拢;而围绕乡村旅游创新,将会是今年政策引导和各级发展的重点。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三稳”目标,并对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给出全面指导意见。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旅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作用更加受到重视。鼓励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文旅业态。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拓展农业功能,以及将农业电商产业作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另外,国务院在《文旅消费意见》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商业消费的意见》也提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市推动旅游“夜经济”政策措施,均增加多个夜间旅游消费项目等。
科技部、文旅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家左右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0家左右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使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另外还有康养基地、特色街区、红色旅游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一个个不断出台的重磅文化产业政策,折射出一个新文旅经济时代的到来已势不可挡,只有主动借势发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发展的内生动力,精准拓展文旅游新业态,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才能真正释放出文旅产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不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这些满足政策需要的,又有一定文旅基础的企业,当借助政策东风,进行及时调整赛道,以满足政策为主,兼顾市场共同发展为辅,为将来的生存打好基础。
预测五、各地文旅资源整合趋势不减,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国企靠拢。旅游集团的内卷加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各地大规模文旅集团成立,瞄准了各地的优质旅游资源并购和提升盘活当地整体市场竞争力,大鱼吃小鱼的布局基本完成。如即将成立的河南省文旅集团注册资本150亿元,在省属企业中名列前茅,也是目前国内注册资金最大的文旅集团。就目前情况来看,河南省文旅集团已经下辖注册资本8.5亿元的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未来会不会把省内其他文化产业资源纳入麾下,看来只是时间和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河南文旅集团并不是个例。近几年在政策的号召下,各地纷纷成立国资文旅集团,并且成为旅游行业的中流砥柱。据新旅界(LvJieMedia)统计,目前全国省级(不含港澳台)主要的国资旅游集团已达31家,部分民营旅游企业也不断延伸业务、壮大规模,成为综合性的文旅集团。
事实上,全部文旅集团中地方国资文旅集团的数据占据压倒性多数,这一事实不是指向旅游业国进民退,而是相反,民营资本对加大旅游投资的态度十分谨慎,而地方政府又迫切希望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活力和就业,因而在民营资本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纷纷“攒出”国资文旅集团,带头整合文旅资源,提振当地文旅产业。提振当地文旅产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件轻松赚快钱的事,因此各地文旅集团仍在消化整合和摸索新路径、培育新模式的过程之中。
2022年,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跨界资源和新商业模式出现在文旅行业,姑且不判断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进入,必将对传统的旅游业形成巨大的冲击,文旅业将会在疫情之下加速行业的震荡和变革。模式革新、跨界打劫、降维打击、文旅行业将继续快速超前发展,而背后是无数的传统的旅企被碾压而过的尸体。
预测六、压缩开支、多元化创收保经营,以及产品创新、新媒体运营能力将成为旅游景区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的旅游景区的接待人数将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掌握优质资源的大景区和具备特色的当地景区将会分走市场大部分游客,而大部分景区将是无米下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活动促销周期短、节奏快,市场乱象更加严重,景区的破产和倒闭数量庞大且愈加无声无息。
针对旅游景区日常的经营,该压缩的开支一定要压缩,特别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那些所谓的新名词、新项目升级,一定要做好预判和风险评估,景区策划孙震建议除了场景打造产品提升之外,尽量不要在基础设施上投资。专业和决策能否实现有效的融合是个大考验,一定要重视专业运营团队的打造,并且充分发挥和调动运营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景区规避风险创造价值。毕竟,即便是运营的人看不清未来,起码能够看得清当下,他们解决的也是当下的问题!
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是个前提,特别是创意体验产品、引进网红项目、进行二消产品的升级,开发夜游等新方式,从而形成市场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收入的多元化。中小文旅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区域市场特色,吃的是本地市场,玩的是特色体验,挣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所以,能不能救市,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结合自身的情况,求真务实的生存,并且开发多元化的生存之路,才是疫情给旅游业上的最好的一课。
旅游景区可以采用跨界合作的方式引进并做好新项目,特别是体验类项目的研发创新,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进行市场开发,无疑是景区低成本高回报的捷径之一。别再沿用守着景区做景区的老思维方式,通过旅游+和旅游互联,做好跨界融合的准备,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以“人”为本的“旅游+”将被诠释和拓展出更多重定义和可能,以个性化服务为优势的旅游目的地在多种形式的跨界融合中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浅显的思考。“躬耕文旅行业,匠心走遍天下。策划服务景区,创新创意创奇。”是我的一个祈愿,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我只是想在这条路上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博采百家之长,让感兴趣、愿意提高的景区少走些弯路,也算是我为旅游景区行业做了点贡献。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正批判,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共同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也是行业之幸!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旅游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旅游分院常务副院长,“景区营销实战派”公众号创始人,陕西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景区定制化市场运营体系理论提出者,国家5A景区河南老君山、山西皇城相府、河北山海关等景区、中国花海联盟、秦皇岛旅游协会等机构专家顾问。 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十余年,脚步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考察全国各类景区上千家,整合全国景区及景区相关产业链顶级资源,中国旅游景区职业经理人第一届、第二届培训导师,中国花海联盟第三、第四、第六届讲师、中国(上海)2019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讲师,广州2020、2021世界文旅大会、中山2020、2021文旅行业未来发展大会特约嘉宾、讲师,并为国内三十多家5A、4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集团进行专题培训,网络搜索“景区孙震”或“景区实战孙震”即可出现大量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