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休闲农业的状态就像前几年的餐饮行业一样,新奇特的餐厅成为主流,并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做农场也一样,大家都在不断的更新迭代。我们作为一个站在风口上的“农场主和准农场主们”要预测到接下来的几年中“新休闲农业”怎样做才会给我们带来持续效益。
随着体验经济消费的升级和近郊游的升温,休闲农业旅游要升华主题,集中优势发展强势项目,那么,到底哪种类型的农场会更受欢迎,最有发展前景呢?到底什么是“新”?怎么做“新”?什么会成为主流?
亲子元素是标配
有亲子元素不代表就是所谓的“亲子农场”,但当下的休闲农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是,留住孩子才能留住大人。我们会发现虽然孩子不是直接掏钱的那个人,而他却直接影响决策,例如这个场景:孩子说:“妈妈我要去那个地方玩!”“爸爸我下周还要来!”“这地方不好,妈妈我们走吧!”“这都没有其他小朋友,没意思!”从这个场景不难开出,近郊游的消费者,70%以上都是家庭出游。所以不论你做的是哪种主题形式的农场,高质量的亲子元素都将成为标配。
不跟死风,自己造活风
近些年有很多农场都在“追IP”,比如会结合热门电影或者某个知名角色,做一个主题农场。然而我们会发现“IP风潮”一波接一波,可能你的重资产主题园区还没造起来,它就已经过时了。而这些“IP”要不要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风口跟紧主题一定会带来很多流量,流量就等于收入来源。那么这时候“运营”和“活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用尽可能软性和轻资产的方式追“IP”不仅能降低成本,也能大大增加产品的复购率和保持新鲜度。
鲜活的创意越来越重要
如果你认为把一个农场建好了就放在那坐等收钱,这将会越来越难。当市面上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用户永远都有“追新”的心理,而且更新迭代速度会很快,如果你一成不变,不出三四年,你就会被用户贴上“老产品”的标签。对于农场来说,什么是鲜活和可持续?我们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是你的农场是否有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有没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大姐姐管家或活动老师?有没有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参与的活动和产品?有没有客户之间的互动途径和方式?第二、是产品呈现是否有创意?产品内容是否会经常更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会认为撒了黑芝麻的米饭比普通米饭要更好,这就是产品创意很小的点,却能给感官很别致的体验。你是否能把原本普通的东西变得不普通?你是否想过集合节气、热门事件做一些有创意并有趣的产品内容?这些都是增加产品新鲜度和互动性十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马洛斯的高阶需求
“场景革命”是这两年提出来的新词,这个词用在休闲农业领域也十分合适!什么是场景呢?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场景”=“舞台”。在休闲农业做的十分好的台湾与日本,“在给你搭建好的舞台上去完成演绎”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卖点。不论是带你下稻田去捉鱼、亲手制作小糕点、搭建一个木屋、做陶艺手工等等产品场景, 都会让消费者有演绎成功后“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在业余生活日益匮乏的都市人群中,这也是一种最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农场来说,怎么搭建场景,形成场景都是因地制宜的定制化产品内容,你可以尝试把一些本来应该农场做的事情交给用户去做,没准会有很好的效果和传播点。乡间居所的打造不需要雍容华贵,来到这里,人们想住的不是度假别墅也不是度假酒店,人们想要体验的是实实在在的乡间居所。乡间居所的呈现必须具有特色,比如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特色的、古镇特色的,周围再以湖畔、山间为配套,更能让乡间居所的味道跃然纸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久了,对乡村的向往无非是想要享受暂时隔绝尘世的感觉。在这里,人们需要的就是专属的、纯粹的乡间生活,能够独享周围的山林水色,不受任何人干扰。因此,开创一个安静舒心的世外桃源,让游客能在心底深处发掘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农耕文化的历史悠久,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农耕体验是最愉悦的运动,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方式。在广阔的田野上种植着花生、玉米、番薯等各种粮食,自取所需,尽情采摘,享受拿回民宅烹饪的乐趣。通过大汗淋漓的农地劳作,让人们暂时抛开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儿时玩的东西很简单,但是那时很快乐。那种单纯的快乐不是玩电子游戏、买高端的电子产品可以媲美的。然而,从前简单的快乐现在已是很难体验。荡秋千、玩弹弓、跳房子、捉鱼捉虾、乡间骑游等等。这些仅留存在记忆里的东西,我们要把它们还原,嵌入乡村旅游里,让孩子们骑着单车追逐日光,随着蝴蝶翩翩起舞,收获最单纯的快乐。《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广泛关注之余想必许多人对地道的乡村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总是怀念记忆中的味道,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不仅可以让美味跟着回忆一起跳跃,更能让我们珍惜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对食物获取的不易也更加心存感激。“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悟”是旅游业10大要素。同样,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也必有着其内在的核心构成要素。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相信就能真正做好休闲旅游业。 |